今天要介紹的紅燒牛腩算是我的拿手菜XD
幾乎也是我人生中(除了荷包蛋)第一個會煮的料理
融合了我多年的經驗跟調整,終於研發出(?)我覺得好吃到可以傳承給子孫的版本了!
記得國二國三時,媽媽因為常常出差出國;加上外公那時候得阿茲海默症,所以媽媽很常好幾天不在家
如果剛好碰到寒暑假或其他假日,媽媽怕我待在家沒東西吃的話
就會煮個一兩鍋紅燒牛腩或咖哩飯,分裝冰到冷凍庫裡
等我餓的時候就可以加熱拿來吃
不知道為什麼,以前媽媽雖然很常煮飯,但我卻只有對咖哩、牛腩的做法印象深刻
等後來去加拿大,因為思鄉就自己嘗試了一下紅燒牛腩的做法(因為沒有咖哩塊),從此開啟了我的紅燒牛腩人生(?)
大學後都是一個人租房子,因為住在套房,只有小電鍋能使用
最常做的也是這倒不須太繁複功法跟食材的紅燒牛腩
所以今天要分享的紅燒牛腩就這樣陸陸續續做了好多年,嘗試多種變化之後
每次一煮親友也是讚不絕口的招牌菜
食材:
牛腩肉
紅蘿蔔
洋蔥
醬油
冰糖
這是我少數沒有寫份量多寡的食譜,因為使用多少完全是看當天想吃的份量或鍋子大小
像我喜歡紅蘿蔔,就會多放一點;今天如果是跟陳先生一起吃肉就會多放一點這樣
不過洋蔥基本上就是一顆
製作方式:
1.首先當然是備料,備料真的會讓烹調過程簡單很多
烘培的話很常是把所有東西加完之後才做最後的加熱過程
但烹調過程還分心去切個肉洗個菜的話,鍋子上的東西可能就會焦了
這次使用的是COSTCO的牛腩,份量比較大(大概是全聯的1.5-2倍)
大塊肥肉切掉後先留著,今天要的牛腩我切成長條形跟方形 (偏厚的才切方形)
粘板上剩下的可以入其他菜,也可以先切好再包起來冰冰箱
2.把剛剛切下來的肥肉拿來逼油
肉類本身切下來的油脂拿來做底真的是超香的啦!
如果沒有多的肥肉直接略過這步也可以,我覺得用牛腩肉的話根本不用額外添加食用油喔~
3.切塊牛腩肉直接丟入鍋中火翻炒,大約都煎道後可以加一些些醬油上色兼提味
(我很多時候會用壽喜燒將代替,鹹度會比醬油淡一點)
因為牛腩本身就很油,所以一直翻炒的話也不會黏在鍋底
4.翻炒到熟度差不多且均勻上色之後,不用關火
直接把牛肉盛盤,留下牛油的鍋底跟牛肉的焦香味
5.倒入洋蔥開始拌炒
TIPS:我個人習慣是一開始切洋蔥就切成絲+塊兩種
塊狀洋蔥會保留口感跟外型,而絲狀洋蔥比較容易化到湯汁裡
6.加入紅蘿蔔跟些許冰糖,繼續拌炒,讓牛油混入蔬菜的香味
這樣最後做出來的牛腩比較會有“炒菜香”
7.拌炒完就可以加水了,中火煮到滾
8.水滾之後放入牛腩,此時可以先加一些醬油一起燉,轉小火繼續悶煮
9.基本上再煮到滾時就已經完成啦
我會再滾了之後試一下湯汁,味道不夠鹹就再補醬油
喜歡紅蘿蔔軟爛的可以繼續開小火悶煮,但記得時不時翻一下上下的料
我覺得關火後很重要的是還要蓋上鍋蓋悶一陣子不用長,但悶完後整體味道會更融合
我覺得LE CREUSET鍋子很厲害(其他鑄鐵鍋應該也是)
基本上關火後30-40分鐘,鍋子的保溫效果都還很好,甚至能直接上桌
但如果是用一般鍋子的話就是吃之前稍微開火加熱就好
當天切剩的牛腩我拿去煎一下撒上黑胡椒跟炸洋蔥,陳先生說吃起來跟牛排好像
也是大受好評的奶油味增金針菇
最後就是今天的牛腩飯
整個過程從備料到關火,大約是1-1.5個小時
就是一般鍋子煮,不是用壓力鍋去悶,牛腩跟紅蘿蔔都是入口即化的等級
因為用牛油翻炒跟燉夠久,連不愛紅蘿蔔的陳先生都說我紅燒牛腩的紅蘿蔔他可以
(平常看到紅蘿蔔就是挑掉,除非切細絲)
我知道蠻多人喜歡吃濃稠一點的醬汁,可以另外再勾芡
但因為切絲的洋蔥幾乎融在湯汁裡,所以我覺得我這版本的醬大約會在加與不加勾芡之間
也因為洋蔥都融進湯汁,所以整個湯底也會呈現很自然的甜味
記得以前媽媽煮的時候,是會在加完蔬菜跟肉之後才加上醬油上色
不過我覺得這樣燉到最後洋蔥跟蘿蔔味道會比較重
所以只在翻炒牛肉時加醬油,並用添了些醬油的牛油去拌炒蔬菜
我覺得這樣煮到最後味道也會比較適中
因為醬油也是慢慢加入的,整鍋的鹹度相對也能慢慢從淡到濃
所以今天如果是配上麵變湯麵也都很適合 (像最後陳先生就把整鍋湯拿起來喝XDDD)
今天的紅燒牛肉飯就到這裡
我知道跟網路上很多牛肉要先過水等的食譜很不一樣
但這份食譜真的是我自己10年的經驗最後調整出來的
當然自己覺得好吃最重要,加上周邊親友也都很喜歡
所以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
留言列表